- 手机:
- 131-2288-6666
- 电话:
- 400-100-6666
- 邮箱:
- shouhou@yifeng.com
- 地址:
-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青正街8号283室
11月16日,在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听到七旬老兵李兴成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大声朗诵这段劳动号子,仿佛把大家带回了数十年前的场景。
作为一名老兵,李兴成1986年11月转业到攀枝花市东区,先后在区城建局、民政局、纪委、区委宣传部和区地方志办工作,期间多次获评东区优秀党员,2005年荣获“四川省首届优秀转业复退军人”称号。从部队来到地方,他被攀枝花三线建设历史所吸引,酷爱档案文史研究,希望三线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攀枝花人心中薪火相传。
李兴成在退休前后主要从事文史研究与编纂工作,先后参与《地区志》编纂,独自编纂《东区文史》2-5辑(每辑25万字),被市政协聘为“攀枝花市文史研究员”。退休后,被市档案局聘为“档案文化高级研究员”,先后独立完成《岁月-东区老干部回忆录》(20万字)、《攀枝花精神文明志》(10万字)、《攀枝花市志》(60万字)、《攀枝花市工商联志》(40万字)、《攀枝花市党校志》(45万字)等,与人合作编纂《渡口记忆》(50万字),2018年参与《攀枝花市志》(300万字)和《米易县志》(70万字)的编纂。2021年,受东区区委委托,编纂完成党员干部党史教育读本《英雄时代》,用攀枝花红色基因启迪、教育后来人。
在从事档案文史研究的同时,李兴成还热心公益,尽其所能服务社会。2010年,李兴成组织几个老同志在东区后山上义务修筑了一条约2000米长的山路,将东区政府至攀枝花公园的距离大大缩短,且有利于防火工作。此后,他每年还组织志愿者对道路进行维护。
2012年AG九游会app,李兴成正式退休后住进东华街道文华社区学府花园小区。该小区有1200户约4000名居民,如何把大家的家园建设得更加文明、和谐呢?李兴成走访动员小区的党员和热心居民积极参与小区自治,实现小区走上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之路。2015年,李兴成积极推动基层党务工作,在社区的支持帮助下,成立党支部并担任。
202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李兴成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全身心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共同守护家园。期间,他在微信群里呼吁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希望大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随时听从召唤!”并以支部名义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得到小区老兵搬家公司的响应。李兴成领头这支队伍宣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一名退伍战士AG九游会网址,这就是重返战场”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小区里的干部、医生、、教师、退伍兵、大学生和中老年业主纷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其中有退伍军人14人。2022年9月,当疫情再度袭来,还是这群老兵、这群志愿者众志成城,无怨无悔守护家园。
此外,李兴成还牵头,协调业委会凑资48万元修建起一部观光电梯,极大地方便了小区居民出行。许多业主纷纷表示,生活在这个小区正能量满满,很有幸福感组织成立“缘聚学府舞蹈队”,捐资800元购买音响、服装,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组织部分学生探访老一辈三线建设者,编纂青少年读物《千山红树万山云》;为10多名失去党组织的党员找到“娘家”,并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三线年,李兴成荣获攀枝花市阳光老干部称号,2019年获“四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攀枝花市“十佳百姓学习之星”、“东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我原本是一个普通农民,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一名战士、一名党员、一名干部。树不能忘根,人不能忘本。”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执着,他总是这样回答。
退休后,李兴成还多次应东区相关部门邀请,为全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作先进事迹报告。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学史增信、学史明理之际,作为市、区党史宣讲员的李兴成,分别应邀在各单位讲述攀枝花开发建设红色故事,让更多的干部群众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在农村,遇到修路修桥修房子等大工程需要抬大石料的时候,大家就会喊起号子来。所以,我对这号子特别熟悉,特别有感情。”李兴成说,三线建设时期,道路不畅通,各种设备的运输安装全靠人力,路线长,任务重、工期短、危险大!这首劳动号子形象地描述了建设者们从太阳出山就开始出工“抬大件”上山,抬的过程中,要做到腰伸直,脚站稳。“眼睛放尖,莫看两边”,就是要全神贯注,眼脚合一,做到所有参与者的步调节奏一致,从而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到紧要处,又再喊一嗓子,“腰杆莫弯,咬紧牙关,再撑一肩”,甚至“整死就整死,当睡着哟”,喊出了不怕牺牲,置生死于度外的豪迈。
听着李兴成的讲述,眼前浮现这样一幕:毒辣辣的日头落在上身精赤的工人身上,散发出古铜色的光辉,每一个人都汗如雨下,每一块肌肉都绷紧得像弓弦,只见那沉重的“大件”,随着劳动号子的节奏一寸一寸往前往上移动
“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老建设者们舍生忘死,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啊。”老人感慨地说,“攀枝花能有今天,全靠我们的前辈们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三线精神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攀枝花这座城市的无形资产,需要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