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1-2288-6666
- 电话:
- 400-100-6666
- 邮箱:
- shouhou@yifeng.com
- 地址:
-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青正街8号283室
清风相伴,圆月同行,清代诗人孙谔在京杭大运河上乘舟而过,留下这首《夜过沧州》,昔日沧州的运河胜景依稀可见。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河北段的沧州—衡水—德州段、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两点一段”,名列其中。
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城市中,沧州境内河水蜿蜒盘旋216公里,约占整个京杭大运河总长的1/8,从南到北穿越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县AG九游会下载、运河区、新华区、青县8个县(市、区)。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以来,习总始终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强调“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10年来,沧州市全面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坚持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流动的大运河文化正焕发出璀璨光彩。
站在南川楼上,放眼望去,运河波光粼粼,两岸绿中吐翠的枝芽紧紧相依,绿意盎然,犹如置身一幅秀丽的苍翠画卷。
大运河在沧州穿城而过,中心城区段长13.7公里。近几年,来自黄河、长江的生态补水,令断航40多年的河道碧水丰盈,沿线年,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今年来,沧州市共通过大运河引水2.73亿立方米,保障了运河旅游通航和生态用水。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杜金月介绍:“近几年,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南川老街等一大批文旅产业项目陆续建成,积极引入商业业态,将沿线业态与沿河景观形成联动。组织首届大运河新春灯会、大运河音乐节、火锅鸡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实施游船班次化,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坚持创新利用,打造城市精彩中轴线。”
“今年,南川老街元旦跨年夜庆祝活动吸引各地游客达6万人。‘五一’期间,大运河中心城区吸引游客超91万人次,沧州市在全国‘五一’最受游客追捧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中排名第六。”杜金月说。
强化文旅项目支撑,筑牢产业发展坚实根基。目前,沧州中心城区大运河文旅产品成为沧州新晋顶流,市场人气火爆。积极推进大运河沿线精品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大运河沿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势在必行。青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已建成使用,青县、南皮县、运河区、新华区项目正落地建设中。
整合农文旅资源优势,铸就乡村旅游品质高地。完善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等大运河沿线个重点旅游景区,积极打造大运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吴桥县获评首批“河北旅游名县创建县”、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着力开发乡村休闲游,谋划运河精品线路,“运河古郡、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全力提升司马庄蔬菜观光园、西砖河沧州印象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品质形象。青县马厂镇评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五个100”特色村镇。
“沧州中心城区的变化令人震撼,前几年主要是为了火锅鸡而来,现在可以打卡的景点有很多,既有文又有武,既有古老又有新潮,各种年轻人喜欢的文创店、市集聚集,业态丰富。”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运河畔的南川老街灯光璀璨,沧曲桥上人来人往。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三楼鼎立,灯火通明,遥遥相望,共同见证大运河生态经济的新蝶变。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习总殷殷嘱托,念兹在兹。
近年来,为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若干规定》颁布,主要涉及沧州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规划、保护名录、保护监测、修缮治理、综合利用和法律责任。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冯春生介绍,自申遗成功以来,沧州市主要从七方面着手,把文化遗产保护当作一项重点工程进行推进。
持续推进大运河沿线文物资源调查和认定,系统梳理大运河沿线文物资源。大运河沧州段共有物质文化遗产176处,包含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编制《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了监管平台及电子地图。
开展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对沧州文庙、泊头清真寺、孙福友故居、澜阳书院、青县铁路给水所等一批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点进行修缮,谢家坝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完成70%,推进南川楼沉船发掘修复、吴桥县安陵城址考古勘探、泊头清真寺安防工程。修建了铁狮子保护大棚,对旧城遗址、铁狮子景区、郛堤城遗址、捷地分洪设施景区进行了环境整治。
齐堰窑址、博施医院旧址、连镇铁路给水所、沧州铁路水塔、连镇炮楼申报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AG九游会平台。
科技赋能,推动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并利用新媒体记录保存了船工号子、等世代靠口耳相传的文化遗产。
实施重点段落遗产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大运河全线重要点段文物保护监控安防工程,在东光县、吴桥县、沧县设置6个监控点。
编制印发《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巡查监管制度》《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应急预案》,建立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制度,为保护大运河提供制度保障。
落实日常检查巡查制度,查禁违反遗产保律法规的活动,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构建了大运河公益保护“检察共同体”,为进一步加强大运河公益保护提供了司法保障。
2023年5月,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沧州大运河畔对外开放,大运河流域沿线省(直辖市)的航运风貌、代表性建筑和非遗项目一一呈现,为游客了解和体验运河沿线的非遗打开了一扇“全景式”窗口,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百姓生活。目前,展示馆累计接待游客达90多万人次。
蓝天白云下,碧水绿丛中,骑行的车队穿越在308公里的沧州市大运河堤顶路上。沿途基础设施完善,驿站、休息平台、停车位等一应俱全。
这条路途经青县、沧州城区、沧县、泊头市、南皮县、东光县、吴桥县,将运河水岸景观、非遗展馆、生态园区等串珠成链,成为以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主的旅游路、文化路、民心路、富民路。
除此之外,堤顶路沿线的沧州园博园、南川老街、沧县捷地御碑苑、泊头贡梨园、东光谢家坝、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特色休闲旅游路线,不仅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创业,还促进了农户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沧州坚持“还运河于人民”的理念,注重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空间,配套建设了儿童游乐园、运动步道、健身设施,修建全域贯通的堤顶路,建设步行栈道和巡河驿道,完成运河夜景亮化。航道13.7公里、旅游码头12个、步行景观桥6座,大运河两岸人流如织,已成为老人能散步、青年能运动、儿童能嬉戏、游客能游览的好去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近年来,沧州还通过大力度的搬迁改造、河道清淤、综合整治、常态引水和绿化美化等多项举措,彻底改变了大运河的生态环境,恢复了运河原有的景观风貌。运河保持常年有水,水质持续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运河生物逐渐多样化,鱼类和鸟类明显增多,大白洋桥等多个运河段落成为白骨顶鸡、绿头鸭、苍鹭、黑水鸡、野鸭等各类动物的栖息地,运河呈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秀美景观。
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沧州市以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举办、南川老街开街等重大活动为抓手,突出文化保护、生态优先、文旅融合,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优选地。
千百年来,大运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沧州百姓,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独特的文明与繁荣。从明清时期的漕运重镇,到20世纪70年代断流前的物流枢纽,再到今天的运河之城,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因河而美,运河就像一条纽带,系着世世代代沧州人的血脉,见证着它的变迁。
原标题:《河北沧州市坚持保护优先,构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新格局:岸绿水清文化兴 千年运河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