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1-2288-6666
- 电话:
- 400-100-6666
- 邮箱:
- shouhou@yifeng.com
- 地址:
-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青正街8号283室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总部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最大的举措是决定2005年前军队再裁减员额20万。
2002年,正式颁布《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四总部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作战部队装备技术保障干部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提高参谋队伍素质若干问题的意见》,全军部队人才培养的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10月,大军区职领导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开学,重点研究信息化战争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各总部机关也相继开办高科技知识培训班。抓信息化建设从高级干部和领率机关抓起,展示出一年来军事变革的重心和特色。
军委总部的重大举措直接提升了战斗力。总参谋部部署年度训练任务时突出强调创新前瞻性作战理论,以新的需求牵引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改革。总部直接组织了修订新的《工作条例》,强调工作要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服务,全军政工干部大规模地展开学习新《工作条例》。总后勤部大力推进三军联勤和后勤信息化建设,边远部队远程医疗、军队住房管理等信息系统都有了新的飞跃。装备系统官兵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军队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努力使现有装备特别是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提兵素质,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至2003年,不管是基层官兵还是师团主官,不管是低学历干部还是高学历干部,都有强烈的危机感。很多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下决心提高指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全军各部队狠抓人才工作的措施力度越来越大,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003年9月1日,主席在出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50周年庆典活动时郑重宣告:党中央、决定,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军队再裁减员额20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进行的第10次重大精简整编,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有称,“以大规模裁减军队员额为标志,中国新军事变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必须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然而,军费供给不足,是新军事变革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各队普遍遇到的难题。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国防费用占GDP的比例一般都在2%—4%,而中国只占1.5%左右。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防开支为1694.44亿元人民币,约合200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6%左右。军费大部分用于250万人员的生活费、活动维持费,用于装备和训练的相对较少。
军事专家指出,高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购置费和维修费成几何级数上升。解决军费供需矛盾,让有限的军费带来最大的效益,其最佳思路是减少人员数量,提高军队质量。新军事变革对军队规模的要求是合理、适度、够用,中队员额从250万减少到230万以后,将更可能使有限的战略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发挥出更大效益。大规模裁减员额并非仅仅“减人”,其实质是对军队现有体制编制的结构性调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必须贯彻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只有深入研究高技术战争对军队体制编制的影响,着重解决领导指挥和管理体制以及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体制。
军事专家认为,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军队内部结构,增大高科技含量,加强综合集成建设,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体制、编制,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和更好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军队建设的既定方针。压缩军队员额,是不断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需要。此次裁军之后,中事力量的规模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压缩,但战斗力必将得以提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定能进一步增强!
根据的统一部署,部队的精简整编工作将于2003年年底全面展开,精简整编单位的编余士兵多数要安排退出现役,其中包括未服满服役期的编余义务兵和士官。解放军总部已对这一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根据部队调整精简的需要,允许部分未服满规定年限的义务兵和士官提前退出现役;精简任务较重的单位的退役义务兵和复员士官,可安排提前离队;撤销和改编为预备役部队的单位的转业士官,提前移交地方安置部门安置。对因军队调整精简提前退役士兵的安置,要与服役期满的退役士兵同等对待,按时接收,纳入2004年安置计划。其中,对服现役满1年的城镇退役义务兵,要按照服役期满退伍义务兵的有关规定安置;对服现役满9年的退役士官,要按照服满现役10年以上退役士官的有关规定安排工作。对撤销和改编为预备役部队的单位的提前离队的转业士官,由各大单位派专人将档案送地方有关安置部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签发《接收安置通知书》,部队即可组织转业士官离队;本人要求复员的,经批准也可作复员安置。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士官,应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办法》的规定,及时下达退休命令,并逐级上报列入移交安置计划。提前退役的士兵按实际服役年限和相应的标准发放退役费和物资,对该发放的经费和物资要及时足额地发放到退役士兵手中。提前离队的转业士官按本年度正常时间离队的转业士官一样对待,工资、福利、医疗待遇和服装发放按有关规定办理。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中队将有司务长、俱乐部主任等数10种干部职务、数万个干部岗位改由士官担任。改由士官担任的专业岗位的人员,从2004年起纳入军队院校中专以上学历培训。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人才等岗位和2003年年底能接替的要求,士官任职前培训拟采取中专学历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对从经过院校2年以上学历培训的现有士官中选拔接替对象的专业岗位,进行3至5个月的短期培训。对现有士官学历培训规划中无相同相近专业、选不到接替对象的专业岗位,组织中专学历培训,学制2年,在校学习1年,在岗位实习1年;每年一季度招生并开学,在校学习期间不休暑假,2003年底前回部队实习。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中队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军队精简为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截止到1951年底,军队人员达627万人,是中队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精简整编:1951年11月召开整编会议,规定到1954年把军队总人员额控制在300万人左右。1952年1月,批准《军事整编计划》,军队总定额缩减至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精简整编:截至1953年9月底,军队人数减到420万人左右。当年12月,中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军队简编为350万人。到1954年6月军队已精简47.2万余人,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四次精简整编:1957年1月,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军队总人数再裁减三分之一,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
第五次精简整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由于“”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
第六、七、八次精简整编:1980年3月,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批转了《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1982年9月,中央和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1985年5月底6月初,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人,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初基本结束。
第九次精简整编:1997年9月,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人的基础上,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人。到1999年底,裁军50万人的任务已经完成,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
2003年,中队和部队完成了年度训练任务,在理论创新、实战演练、反恐训练、人才培养、从严治训等5个方面取得新成果。
一、用发展的军事理论指导军事训练新实践。军队和部队军事训练按照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深入开展对信息作战、非接触作战、联合作战等作战样式的理论研究,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引导军事训练改革的深化,推动科技练兵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突出提高打赢能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部队训练贴近实战。南京、广州军区加大实兵实装演练力度,围绕战术技术难点问题开展攻关,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沈阳、北京、济南军区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练指挥、练战法、练协同、练保障;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注重强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指挥演练;兰州、成都军区深化高寒山地作战演练,研究解决机动、生存、指挥、协同、保障等重点课题;部队加强处突、反恐和防卫作战演练。全军积极开展区域协作训练创新实践,对联合战术兵团作战理论和区域协作训练机制等关键性问题展开重点攻关。
三、依据国家赋予军队反恐怖斗争新的军事任务,担负反恐怖任务的部队扎实开展反恐怖军事斗争研究和训练实践。
四、人才培养有新的举措。军队院校着眼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化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动了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部队进一步加大训练机构建设和教学改革力度,为基层培养了大批优秀指挥士官。
五、军队坚持依法治训,严格按纲施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合同战术演练质量提高,部队正规化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6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和部队官兵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印发(“”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精神,加深对“”重要思想的理解,在全军兴起学习贯彻“”重要思想的新。总部组织出版部门迅速将《“”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印发全军,并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团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要认真研读同志一系列重要著作,以《纲要》为线索,从整体上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重要思想。基层要以《纲要》为主要辅导材料,选读同志的若干重要著作,深入学习掌握“”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观点,把全军官兵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理论和“”重要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决听从党中央、和的指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军队的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努力奋斗。
6月18日,全军学习贯彻“”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必须更加牢固地确立“”重要思想在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把广大官兵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进一步打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理论根基,使全军部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肩负起神圣使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6月中旬,经批准,解放军总部就认真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在全军兴起学习贯彻“”重要思想新提出意见。
经批准,总部委托国防大学分别于8月下旬和9月中旬举办两期全军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重要思想轮训班,来自全军和部队的近百名军以上领导干部分别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轮训班以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通知》和总政《意见》的要求,以《“”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纲要》为基本线索,组织学员学习了同志的著作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为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了解掌握当前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轮训班还分别邀请中央宣讲团有关成员、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大学以及军队思想理论战线的专家、学者,作了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通过轮训,学员们对“”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对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理解,增强了用“”重要思想指导部队改革和建设,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03年,全军和部队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广大官兵进一步坚定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增强了自觉运用“”重要思想推进部队改革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教育活动分成两个阶段实施,上半年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集中进行专题教育;下半年贯彻落实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的部署,结合学习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进一步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教育中,各大单位的主要领导深入部队具体指导,近千名军以上领导、万余名团以上干部给部队讲课。许多部队请地方党政领导介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举措;组织观看郑培民、范匡夫等先进事迹报告录像;组织参观抗击非典图片展,请抗非典英模作报告;举办形势报告会,与专家学者座谈交流等。官兵们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一刻也离不开“”重要思想的指引,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
各部队引导官兵运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党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激励大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自觉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参加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的军队医护人员,奋战50多个昼夜,为战胜非典病魔做出突出功绩。黄河、淮河、渭河等流域发生洪水,新疆、云南等地发生地震,大兴安岭等地区发生火灾后,10多万名官兵舍生忘死冲锋在抢险救灾第一线AG九游会全站,协助地方政府转移安置群众100多万人,运送物资200多万吨,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小康”建设成果。
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这次教育活动最鲜明的特色。许多部队引导官兵查找陈旧思维在训练教学、教育管理、后勤保障、装备建设等方面的表现,一项一项加以纠正,树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信息化军队相适应的训练、管理和人才观念。各单位积极组织官兵从实战需要出发大胆改革创新,开发出了野战指挥控制系统、战时工作决策系统、模拟仿真训练器材等一批新成果。担负应急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叫响了“练科技精兵,当打赢先锋”的口号,练技术、强素质,完成了海训野训和实弹发射等任务。2003年全军12万多名官兵踊跃报名参加各类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数千名干部攻读军事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决策正在变为广大官兵的实际行动。
2003年7月底,经批准,由总部组织编写的《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纲要》正式出版并印发全军。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官兵以《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和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基本教材,以《纲要》为重要辅助材料,认真学习贯彻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推动全军学习贯彻“”重要思想新不断深入发展。
7月31日在北京召开《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座谈会。会议指出,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AG九游会综合,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同军事思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军事科学体系,是“”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指南。全军部队要毫不动摇地把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作为指导统领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贯彻江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模范,带头把这一科学理论学习好、贯彻好、运用好。
军队后勤工作坚持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建设,按照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后勤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三军联勤体制运行良好,通过调整保障关系,多数部队实现了就近就便保障;开展联勤优质服务,保证了经费和物资及时足额供应;建立协调协作机制,为平时联合训练和战时联合保障创造了条件。
随着新一轮后勤保障社会化全面启动,2003年全军有2179个食堂实行改革;1283个军人服务社进行了撤、并、停、改;1851个非作战部队营区在营房维修、供水供电、绿化保洁等项目上实行了社会化保障;采取整体移交、委托管理、自谋职业、解除劳动关系等多种方式,分流安置职工和临时工31000多人。
2003年全军招标采购突破70亿元,比上年平均节省10%以上。军以下部队采购制度改革普及推开,集中采购超过10亿元,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2003年首次推行总部事业部门行政消耗性开支限额标准,战备、训练等重点项目得到有效保障。2003年上半年,通过这一制度压缩总部事业经费中行政消耗性开支2000多万元。
全军上下关注的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03年总部出台了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加快售房区现有住房出售和部分离休老干部住房出售有关政策,现有住房政策基本完善配套。2003年军委投资9.5亿元建设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截至2003年,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担负医改试点任务的沈阳、兰州、济南军区实现了医改试点的预期目标,在门诊、住院经费的消耗上,比医改前上升了10.5%,住院人均消耗比医改前上升4.1%,用药从数量品种到档次都有了较大提高;建立了大病医疗统筹补助标准,医改工作初见成效。
后勤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在已经建立20个全军卫星远程医疗系统站点的基础上,2003年又为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新建60多个站点,在全军基本形成了远程医疗规模体系。《军队住房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使全军住房管理有了质的飞跃。全军规模最大的军需自动化立体库在总后军需供应局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全军军需物资供应步入自动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深化,全军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住房制度日趋完善,住房保障新体系逐步形成。全军住房保障摊子大、出口不畅,军人工资中住房部分含量低、买不起房、买不到房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一、明确了各类人员的住房保障方式。对在职干部、离休干部、退休干部、转业干部和士官、职工等6类人员,分别实施不同的住房保障。在职干部主要住公寓房,有条件的可以购买自有住房;离休干部主要购买干休所现有住房,退休干部主要购买专门为其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也可以自理住房;转业、复员干部和士官由军队发给相应的住房补贴后购买社会提供的住房;职工按属地原则实施房改。
二、建立了住房补贴和公积金制度。各类人员按月计算住房补贴,计入个人的账户,经批准购买住房或退休、转业离开部队时发给个人。在工资总额中提取部分经费用于建立住房公积金,个人所有、统一存储、专项使用。
三、实行划区售房和发展经济适用住房。部队家属生活区划分为公寓区和售房区。公寓区住房保障在职人员住用,离职迁出。售房区住房向个人出售,产权归己,维修自理。军队单位利用国家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在售房区或征用地方的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向军队人员出售。
四、住房管理实行社会化。压缩住房保障规模,减轻军队管房负担,售房区出售的住房、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公寓区住房的管理逐步向社会化管理过渡。
为了改善旅团作战部队、特别是驻乡镇和边远艰苦地区的旅团作战部队干部的住房条件,军委、总部多次拨出专项经费,着手安排住房建设和改造。各级各部门依据总部制定的建设规划,优先解决驻乡镇和边远艰苦地区旅团作战部队干部住房问题,并针对干部流动性大,能进能出,人走家搬等特点,因地制宜,通过缺房新建、危房翻建、旧房整修和补缺配套等多种方式,加快进度,扩大受益面。同时,加强以限额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勘察设计管理,严格施工管理,确保新建、翻建和整修的住房经济实用,工程质量优良。截至2003年底,全军已累计投资17亿多元,新建改造住房300多万平方米,使5万多名旅团部队的干部住上了新房。全军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建设已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1.4万套、56万平方米,使10万名士官家属临时来队有房可住。
新出台的《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可享受到基本生活补贴。《办法》规定,根据军人驻地艰苦程度,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每月享受相应的基本生活补贴。同时,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实行领取基本生活补贴递减制度。驻国家确定的一、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军队确定的三类岛屿部队的军人,其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领取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全额的期限最长为60个月;驻一般地区部队的军人,其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领取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全额的期限最长为36个月。未就业随军配偶领取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全额期满后,按本人基本生活补贴标准8%的比例逐年递减。递减后的最低基本生活补贴标准,由总后勤部参照省会城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驻国家确定的三、四类艰苦边远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的军人,其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不实行递减。
据解放军总后勤部有关部门介绍,至2003年底,除驻等偏远地区的4所军队医院外,全军99%以上的医院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全军医院信息系统拥有上网微机2.6万台,已经建立了11个信息化基地。2003年部分大军区已经实现军区机关到医院的联网,全军将逐步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联网,总部机关可以通过广域网直接了解全军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医院信息系统增强了医院管理环节的调控力度,实现了全程管理;简化了工作流程,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了医疗质量,减少了医护差错。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军队在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130多万官兵和家属实现持“医疗卡”就医,减少了就诊、转诊程序。明年4月1日,全军将实行持卡就医。医院信息系统在合理用药、电子医疗档案和医学影像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门诊处方和住院病人用药医嘱不合理,医院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出来,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用药选择,避免了乱开大处方现象;电子医疗档案规范了病程记录的书写;医学影像资料的计算机采集、存贮和调阅,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提供了方便。
解放军总后勤部高级专家团8月11日抵达青海省西宁市,开始为驻边远艰苦地区的青藏兵站部基层部队开展技术服务。这是全军首次组织面向驻边远艰苦地区基层部队的智力服务活动。参加这次智力服务活动的专家团成员由总后勤部所属医疗单位、军事院校、科研单位的中青年专家、教授组成,其中有1名院士、8名博士、2名硕士。他们中既有在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又有全国、全军先进典型和总后勤部“三星”人才。专家团将根据部队实际需要,深入到青藏线沿线兵站、医院、仓库、输油管线部队、汽车运输部队,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设备检修、医疗服务、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官兵们实行面对面服务,帮助解决部队遇到的技术难题,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传授基层所需的有关业务知识等。专家团向部队赠送了价值14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
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同志在谈到2003年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时强调,要切实把“”重要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作为推动部队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研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适应武器装备发展的理论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探索一代”的研究;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趋势,努力谋求武器装备建设的新突破新跨越。要适应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要求,确保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完成。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作贡献。
解放军总装备部把选拔培养高学历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截至2003年底有400多名博士、硕士走上团以上领导岗位,其中150多人担任军师级领导职务。高学历年轻干部在总装备部师团两级已经成为主体,团以上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约占90%,基本形成了更替有序、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从而为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总装备部担负着部队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研试验重大任务。为适应武器装备建设长远发展需要和进一步提高国防科研试验能力,在总装备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把选拔培养学历高、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来抓,采取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办法,把高学历优秀年轻干部有序地充实到团以上领导岗位,逐步实现军师级指挥军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至2003年,已培养出了一批“博士司令”“博士老总”“博士校长”。在选拔培养高学历优秀年轻干部过程中,总装备部各级不搞论资排辈,而是强调“优先意识”和“超前意识”,把一批高学历优秀年轻干部提前安排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任职,成为重点装备研制、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和国防关键技术攻关的组织指挥者。对特别优秀的高学历年轻干部,采取小步快走等超常措施破格提拔,近年提拔的一批年轻军职领导干部中,博士和硕士占一半以上。
解放军总装备部认真按照国务院、授予的职能,加强对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国防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管理,努力提高国防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有效保证了新型装备和重大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的完成。
据总装备部审计局负责人介绍,国防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严格国防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审计,使得国防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国防科研经费保障力度明显加强,管理程序更加规范,经费流向更加合理;国防科研合同制度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大大促进和保障了重大科研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加大了国防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国防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有效保证了国防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经对26项国防重点工程和各军工集团公司部分科研单位国防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表明,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国防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良好,管理规范,财务核算体系完整,有效地保证了国防科研的需要和新型装备的研制。一批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关键国防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国防科研和试验产品的质量明显提高,部分重点国防科研项目的进度提前。
2003年8月,解放军总装备部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分别与3家车辆制造厂签订了航天发射推进剂铁路车辆的采购合同。这标志着军队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正逐步深入。
航天发射推进剂铁路车辆分罐车、机保车、客车等不同类型,过去都是到指定厂家订购,车辆造价不断上涨,产品技术性能、可靠性和售后服务却没有明显改善。为贯彻落实《装备采购条例》,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总装备部在车辆订购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推进剂运输车辆的技术特点和铁路车辆制造行业实际,首次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承制厂家。谈判过程中,装备部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从报价、质量、服务、资信等方面对参与竞争性谈判的厂家进行了综合评定。最终,3个报价最低、方案最优的车辆厂成为预成交厂家。这次采购比预算少支出了1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