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1-2288-6666
- 电话:
- 400-100-6666
- 邮箱:
- shouhou@yifeng.com
- 地址:
-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青正街8号283室
物流行业又涌现出一批新标杆。7月30日,2024中国物流形势发展分析会暨物流企业50强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会上公布了“2024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榜单,三家鲁企上榜,分别是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宁港航”)、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日顺供应链”)、山东高速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高速物流”)。
中国50强物流企业2023年物流业务收入合计2.1万亿元,综合50强物流企业门槛74.3亿元。近年来,50强物流企业不断探索创新,引领和推动行业向一体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三家鲁企如何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提升物流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树立行业标杆?
“尽管登榜鲁企的业务范围、发展模式等有所不同,但充分依托行业优势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向物流与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是其共同之处。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化创新、一体化运作、区域化协同、绿色化发展,是未来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选择。”济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葛金田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2024中国物流形势发展分析会以“构建全球物流新高地,迈入物流发展新时代”为主题,把脉行业发展方向,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及国内物流行业知名人士、专家等参会,意在推动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宁能源集团”)二级集团——济宁港航位居“2024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榜单第18位,这一位次比2023年上升了4位。
济宁港是国家沿京杭运河规划建设的六大重点港口之一,是京杭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来自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济宁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050.6万吨,同比增长46.2%,超计划18.8%;集装箱吞吐量17.4万标箱,同比增长91.2%,超计划16%,这两项指标位于全省内河首位。
今年年初,济宁港航梁山港举行了中欧班列进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首航仪式。一批铁路集装箱载着进口纸浆,通过济南站中转后抵达梁山港装船,下水后经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转入长江,抵达重庆。梁山港副主任工程师杨鲁宁介绍,“公转水”模式,让煤炭等大宗商品用水运替代公路运输,大幅降低企业的物流开支。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所总工程师刘胜强表示,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方面,水路的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对用户来说具有明显经济优势,可减污降碳、降本增效。
经济导报记者从济宁能源集团官微获悉,当下,国内内河航运和多式联运发展迅速,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正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济宁港航而言,内河航运是核心竞争力。如今,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以从济宁到达上海、武汉,济宁也成为“北煤南运、南货北调、北粮南运”的重要物流枢纽。
立足内河航运的资源优势,济宁还搭建起了“公铁水+集装箱+内河口岸”的新型多式联运体系,公铁水联运网络连接起京杭运河、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和长江航道;内河港口重点打造了梁山港、任城港、微山港三大亿吨级港口群。截至目前,济宁市已建成运营生产泊位151个,千吨级以上泊位59个、集装箱泊位20个,港口吞吐能力超8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突破80万标箱。
山东高速物流集团首次跻身榜单。“中国铝都”滨州的氧化铝,搭载集装箱班列,几天后到达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中疆物流氧化铝交割库,这一班列今年6月26日实现首发,返回时将当地的铝锭运回山东,实现山东与新疆两地资源的优势互补。
这是山东高速物流探索“班列+新业态模式”的一个缩影。山东高速物流推动鲁疆班列与区域及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为了服务两地之间铝行业的客户,山东高速物流供应链公司将入疆的氧化铝交割品仓单进行质押融资,满足客户对货源及运力的需求。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高速物流官微获悉,山东高速物流供应链公司鲁疆班列仓、贸、运一体化业务稳步开展,铝产品、橡胶类产品等纳入了鲁疆班列运输方阵。
山东高速物流在“一网一链一平台”战略下,着力搭建基于“通道+枢纽”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网络,在山东及新疆布局8处综合性物流产业园和多处分拨中心,总占地面积2900余亩,涵盖仓储、配送、多式联运、供应链管理等功能;围绕国家新兴产业及山东省“十强产业”,坚持“两端延伸、四面衍展”,开展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增强产业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搭建“1+2+N”智慧物流与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局的智慧物流与大数据平台体系,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智慧化、高质量发展。
日日顺供应链脱胎于海尔,围绕VMI、仓储运输、“最后一公里”等供应链全链路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探索。
青岛中德生态园有一个智能无人仓,是日日顺供应链为制造业企业打造的智慧仓,仓内兼容零部件及大中小件的全品类成品管理,集合了管理模式、智能技术装备研发等,可以根据工厂需要AG九游会平台,提供前置组装、检测等多项增值服务。
日日顺供应链还打造了即墨仓、杭州仓等智能仓群,为健身、医药、新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智能仓储解决方案。
赋能高端制造,日日顺供应链通过将数字化和信息化贯穿于供应链服务的核心环节,实现了自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还赋能了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为家电、家居、汽车、消费品、冷链、新能源、跨境等行业客户输出了众多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例如,其自主设计研发的数字化信息系统,赋能海尔、卡萨帝等品牌商,实现了发货准确率、成品装车效率、原材料入库齐套率达到99%以上,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在供应链前端入厂方面,日日顺供应链为比亚迪等车企提供了仓干配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帮助比亚迪降本增效,有效缩短其备货周期,降低生产风险;在备件物流方面,日日顺供应链为奔驰(中国)定制的仓储解决方案,实现从轮胎供应商到前置仓再到4S店的有效运转,解决了经销商时常无法独立管理库存,而品牌商又掌握不了经销商库存的“不对称”问题。
日日顺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已经从B端工厂到了C端用户,家电清洗、全屋除醛、搬家移机等场景,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济宁港航、日日顺供应链、山东港航在50强榜单中分别排名第18、25、41位,与物流巨头尚有一定差距。对此,葛金田建议,推动全社会降本增效要拓展新的发展思路。比如,推动产业融合联动,降低工商企业自营物流成本,由降物流企业内部成本向降低制造、商贸企业物流成本转变;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一单制”等,降低综合运输成本;通过物流组织方式创新、物流业务模式创新、智能物流技术运用、优化营商环境等,降低制度易成本和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物流运营成本;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低空物流等,削减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总之,就是要逐步从简单‘降本增效’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率为重点的‘质量、效率型降本’,从‘企业自身降本’转向链条‘结构性降本’转变,实现更大范围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系统型降本’。”葛金田分析。
日日顺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已经从B端工厂到了C端用户,家电清洗、全屋除醛、搬家移机等场景,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济宁港航、日日顺供应链、山东港航在50强榜单中分别排名第18、25、41位,与物流巨头尚有一定差距。对此,葛金田建议,推动全社会降本增效要拓展新的发展思路:
比如,推动产业融合联动,降低工商企业自营物流成本,由降物流企业内部成本向降低制造、商贸企业物流成本转变;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一单制”等,降低综合运输成本;通过物流组织方式创新、物流业务模式创新、智能物流技术运用、优化营商环境等,降低制度易成本和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物流运营成本;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低空物流等,削减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总之,就是要逐步从简单‘降本增效’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率为重点的‘质量、效率型降本’,从‘企业自身降本’向链条‘结构性降本’,实现更大范围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系统型降本’。”葛金田分析说。
三家上榜鲁企各有特点,济宁港航依托煤炭能源和内河航运优势AG九游会,全力打造“矿、路、港、贸、船、产、建、融”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形成了西接晋陕蒙、中联鲁西南、南通苏浙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通江达海贸易、物流、水运网络,实现了由装卸港向贸易港、物流港转型。相较2023年,位次前进4位,主要借力于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发力内河航运,开辟了另一条水上南北物流运输大通道。
日日顺供应链业务覆盖家电、家居、汽车、光伏、快消、冷链、跨境、健身、出行等众多行业/领域,依托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连接仓储资源、运力资源以及服务网点等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资源,搭建了覆盖全国、送装同步、到村入户的稀缺物流服务网络,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少有的具备覆盖生产制造、线上线下流通渠道至末端用户场景服务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
山东高速物流充分发挥交通道路和网络优势,着力搭建基于“通道+枢纽”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网络,大力拓展仓储配送、多式联运、产业物流、国际贸易和供应链金融等多业态,致力于打造服务山东、领先全国、延伸全球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近年来,围绕服务国家新兴产业及山东“十强产业”,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山东高速物流积极发展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物流大数据、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业务,“一网一链一平台”战略框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