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1-2288-6666
- 电话:
- 400-100-6666
- 邮箱:
- shouhou@yifeng.com
- 地址:
-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青正街8号283室
这两天,很多人收到了自己的2023消费账单,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样,辛苦一整年,却没攒下什么钱。于是,看着不断下调的存款利率,想着自己这点存款越来越不值钱了,与其每月交那么多利息给银行,不如提前把房贷还了减少一些支出。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件事情符合大众思维的时候,就一定是对的吗?有没有可能应该反向操作?作为“局中人”,我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客观全面,于是,我咨询了身边提前还房贷的朋友,整理了他们的经历,希望对你我有所帮助。
案例1:朋友A,夫妻都是事业单位,工资在平均线上,公积金不低,目前能够覆盖房贷。朋友A说,以往这么多年,工资用来日常生活,年终有一笔丰厚的奖金,就存进储蓄账户。2022年,单位效益不好没有发放年终奖,2023年年初,她用积蓄还掉了房贷,想着能轻松一些,却不想,2023一整年,月度奖金也缩水了。
目前的现状是,夫妻中的一个人,想要离开体制出去创业,却发现,原本可以做启动资金的那笔钱,用来还了。
案例2:同行B,单身男青年,2018、2019两年,听信“普涨论”接连大杠杆买了两套房子,每月还贷超5位数。同行B说,市场好的时候,赚的也多,一个月还了这些还能剩个七八千,生活不成问题。现在市场不好了,收入“跳水”,房贷根本还不上,只能卖掉家里的老房子先还一个大额,如果市场还没有好转,只能再卖套房子了。
案例3:同学C,收入稳定,大龄单身女青年。2015年买房,为的是“强制储蓄”,可看到了2022年,父母觉得高位利率不划算,就帮她还了一笔大额,把每月5千多的,降到了2千多。
的确,对于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来说,提前还房贷未必是一件好事。省下的利息依旧会消费掉,依旧没有存款。
2024开年,房贷利率再次下调,但是否提前还房贷,并不是简单地对比利息和理财的收益,而是要根据我们的家庭财务情况具体分析。当我们决定提前还贷之前,先回答3个问题:
有的家庭买房比较早,一个月2000多块钱的房贷,一年下来3万多,压力并不大,没必要跟风提前还贷。
房贷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如果我们提前把房贷还了,节省下来的利息,也没能实现“零存”,那就意味着提前还贷,让你变“穷”了,更可怕的是,提前还完,手里没有储蓄了,无法承担财务上的任何风险,提心吊胆过日子,就没什么必要了。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收入未来有没有减少或者中断的风险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你是不是有储蓄去应对这种风险?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急用,可以把房子抵押。那这不也还是得向银行借钱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房贷是普通人能借到的期限最长,最稳定的了。的要么利息高,要么随时有抽贷的风险。
鹿姐碎碎念:有人说,房子是家的载体,但,房子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一定要去梳理,除了房子,未来还有哪些支出是一定要发生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有哪些。这些目标都需要同步做规划。如果钱都给了房子,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网上说,“苟着”是2024打工人的关键词,线任何一笔大宗消费,都值得深思熟虑。共勉!(来源:栋察楼市)
“拜访企业数比计划超出一家,而且谈得非常好,收获太大了!”1月9日,刚从北京归来的沈阳高新区投资促进局招商一局负责人邹岩欣喜地说,“我们在对接企业过程中发现了新机会,立刻想方设法联系、马不停蹄登门。”
和邹岩一样,招商十三局负责人刘丹也大有收获。她和所在的招商小分队赴北京、上海、郑州等地,成功与中影集团等多家企业洽谈,近期就会有企业来沈回访考察。“对接顺利、推进快速,是因为我们前期已深入接触,掌握了需求和问题,这次是带着解决方案来见面的。”刘丹说,“千方百计,持续攻坚,什么问题都不怕。”
1月2日,新一年的首个工作日,沈阳市召开首场全市规模大会——招商引资暨重大项目建设动员部署大会,围绕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战、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发出全力抓项目、夺取“开门红”的动员令。
“深入谋、全力招、扎实推、抓紧建,努力形成更多高质量项目群。”“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营商,当好项目落地的‘助推器’。”在这场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大会上,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保工作方案以及项目“四比四看”、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场景等内容正式发布,多个部门、地区负责人“摆”出工作方案现场交流。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沈阳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项目为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冲在一线研究招商、洽谈项目、推进落地;开发区、产业园区、科创空间等发挥“主阵地”作用,吸引优质项目,推进产业创新;梳理断点堵点,“全链条”推进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精准化”对接,央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三资”齐抓,全力以赴引项目、落项目。
沈阳全市总动员,人人明晰职责、使命上肩。在浑南区,5支招商队伍率先出发,开启五区十链百城千企招商征程;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人员赶赴上海、深圳、广州、长沙、连云港等地,对接数字信息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在一份沈阳市重大招商活动清单中,已明确时间、地点、内容的活动达165场。
今年,沈阳市计划举办招商活动千场以上,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2000个和1100个;一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项目陆续谋划实施,3000个重点项目开复工,235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来源:铁西报)
发展能级蓄势上升,产业转型蹄疾步稳,发展动力势头强劲,创新活力日益迸发,城乡发展美美与共,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这一年,“一区三城五园”拔节起势,千亿级“五区”开发全球发布;这一年,斩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高荣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生态文旅示范区铿锵起步,生态底色越擦越亮;这一年,沈飞局部搬迁正式通过国家审批,航空配套产业园核心区重大项目拔地而起;这一年,沈北食品城“金字”招牌成色更足,“沈北好贺儿”亮相上海进博会、法国诺曼威工业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选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沈北新区不断“筑巢引凤”,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向沈北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展望2024,“二次创业”的沈北新区将继续锚定“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以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众望,用实干、快干、苦干书写沈北担当,挺起沈阳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谱新篇、再创辉煌!
锚定“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定位,沈北新区奋力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1%,税收收入增长28.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8.5%,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向上向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AG九游会最新。
投资结构全面优化,曼德电子、天晴无人机等221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签约,普惠航空、寒鲜食品等118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落地,国综绿能百亿级产业基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全年开复工市级重点项目333个。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农业“强芯”工程捷报频传,辉山乳业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东亚种业获批“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谷雨种业领军中国番茄种源高端市场。“清水大米”地理标志用标企业扩容至14家,国字菜篮子等4家企业上榜省知名农产品,苍达粮油成为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万盈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获评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奖。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持续深化,302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动态监管,1030项依申请事项网办率达到98.4%。“12345热线”进社区实现零距离问需于民,“十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高频事项“家门口”就可办理,“清风护航站”运行监管模式在全省推广。
重点改革深化提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慎推进,制定出台37项农村宅基地改革制度,“代收代储”认定标准东北首创。
2023年12月28日,工信部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发布《全国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辽宁省仅入围2个区县,沈北新区入围全国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位列全国第九、辽宁第一,稳坐全省“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第一区”的头把交椅。近期,沈北新区连续获评全国预制菜百强产业基地、荣登2023年全国消费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榜单,一个活力四射的新区跃然而来。
2023年,新区市场活力全面激发,全年土地出让20宗,共计4155亩,均排名全市第一。燕京啤酒、益海嘉里等27家规上企业增资扩产。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97万户、增长40.9%,企业占比27.4%。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不断提升,投资者用实际行动向沈北投下了信任票。现代工业提质增效,格林生物建成亚洲最先进的眼药生产基地,依生生物治疗性狂犬疫苗全球首创,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9.5%。沈飞复材和钛合金项目加快建设,西子航空、沈飞线家航空配套企业正式投产。德恒装备、帝信科技荣获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5家、“专精特新”29家、国家级“小巨人”3家。新增瞪羚企业10家、雏鹰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12家和1339家、增长31%和56%。新增科技创新平台10家、中试基地6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7个,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3亿元、增长37.5%。现代服务业提速壮大,新入库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5家、增长45.5%,亚特重型、东海包装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功引进院士团队7个,落地“带土移植”项目6个。全市率先出台B类以上人才奖励新政,累计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补贴4941万元。1241套全要素人才公寓成为全市标杆,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创业9220人,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向往沈北、扎根沈北、圆梦沈北。
2023年的沈阳,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度假出游目的地城市。而沈北新区,刚刚斩获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高荣誉——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寻味环球一号、闲来吾市晋升省级特色街区。吾悦、万达、尚柏奥莱三大商业综合体强势崛起,年客流突破1500万人次。七星湖、海蓝星、光大环保晋升国家AAA级景区,全年重点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3%,再创历史新高。
向美而行的沈北,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一路一特色、一街一风景”更新街路29条,4个老旧小区、17条背街小巷、24公里供热老旧管网完成改造,47项电力配套工程全面实施,9处道路积水难题有效破解。新增停车泊位7500个,商业停车场错时共享经验在全市推广。新建100座口袋公园,尽显方寸之美,蒲河沿线景观亮化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城乡发展美美与共,乡村振兴赛道全市领跑,83个村集体年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全省领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6%,创建美丽田园2个、美丽庭院示范街91条,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改造农村公路11条、31.5公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省领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1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2.2亿元、各类救助资金4500万元,建成全省首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舒心就业城镇社区覆盖率达100%。新增16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6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营,19家城乡老年人助餐点成为全市样板。社会治理平安有序,社区分层协商机制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特大跨省非法贩卖“笑气”案成功侦破,入选十大经典案例。
沈北新区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抓住关键、攻坚克难,在沈阳争当新时代“六地”“排头兵”中作表率。
推动沈阳航空航天城片区、EOD项目片区、七星山文旅片区、云汉小镇片区、北部副城片区加快开工建设,完成固投70亿元。抓紧推进大北农等已拿地未开工项目、曼德汽车热系统等拟摘牌拿地项目,实现投资65亿元。全力推动李尔汽车、今麦郎食品等20家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沈阳北部50亿级商圈,打造沉浸式餐秀、夜游、市集、演艺等线验项目,试水“元宇宙”消费体验。推进怪坡、稻梦空间等重点景区晋级,打造冰雪温泉游、精品乡村游、历史文化游、红色基地游等精品线路,形成“以文铸魂、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以赛促旅、产业互融”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00家和1800家、增长16%和3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5亿元以上。
推进数字汇客厅、航空产业创新港、中创航天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二期建设,推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传媒学院等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力实施“人才+项目”“带土移植”,积极引进外国高端专家及团队、院士工作站。全力实现每年留区高校毕业生8000人、扶持青年创业群体不少于4000人。
聚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0个、落地126个;开复工项目不低于360个,同比增长30个;谋划储备产业项目不少于300个的总目标。
全力推进中电光谷北部智谷、中国通用新兴大健康产业园等产业投资类项目,推进远鹏光伏电池片、华驰飞轮储能、金刚石半导体、飞翼无人机等新能源储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无人机产业项目。推进佳海食品产业园、华天热表处理、曼德汽车热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辉山经开区晋位升级。培育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头部企业,全区数字化车间达到12个以上,智能工厂达到12个以上。借势沈阳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推动云汉数字小镇建设提质提速。建立智能升级项目培育库,打造数字化新场景。
着力激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加快推进“12345”热线进社区网格,创建省级试点“清风护航”升级版,形成具有沈北辨识度的营商品牌。
拓展“惠帮企@链上沈阳”平台服务功能,扎实开展“育苗护苗”行动,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经营主体数量增长22%以上。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大文章,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成果,依法依规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持续推进诚通贸易港平台公司国有化,将其打造成为中欧班列(沈阳)运营平台,打造集国际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商体验馆、国际商品直播选品为一体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推进中俄白“三国三园”项目,加快落地科学研究类办事机构AG九游会全站,实现国际化合作。规划建设缅甸SKD汽车项目和“钢材贸易中心”项目,拓展俄蒙、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市场,加快俄罗斯风情街建设,做好“向北开放”大文章。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健全完善北部副城、云汉数字小镇两大核心板块的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中央绿轴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沈北中央公园建设、盛京大街北延、七星大街亮化提升等工程。加快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供水供热燃气管网、主次干道街路更新改造,实施虎石台地区排水系统完善、中粮桥积水点整治等工程。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以洁化、序化、绿化、亮化为重点的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实施高标准农田18.2万亩、保护性耕作14万亩、小龙虾和河蟹综合种养累计达到1.5万亩。在种业、饲料、速食速冻等9个优势领域深耕发力,在特医食品、预制菜、新型休闲食品3个新赛道奋力突破,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快补齐农村路、水、电、讯等设施短板,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全力推进孟家台民宿、大屯鲜民宿、大丁文旅等农文旅融合项目30个,确保明年具备发展条件的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稳步推动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立完善以辽河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更多高品质“口袋公园”。
做实舒心就业工程,开展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行动,做实幸福教育工程,巩固提升“双减”成果,完成道义七小等12所学校和幼儿园新建改造工程,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做实健康沈北工程,加快医疗集团“四个一体化”进程,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做实品质养老工程,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面行动,加快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建老年人助餐点15个。坚持党建引领,开展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携手打造更加幸福美好家园系列专项行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来源:悦读沈北)
基建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较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也是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2023年,省财政厅与辽宁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争取中央基本建设投资,用好省本级基本建设资金,引导社会投资,稳定投资基本盘,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全省城市更新、水利、能源等一批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据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辽宁盯紧盯牢国家政策和支持重点,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2023年全年,辽宁将中央和省基本建设投资150亿元,与相关专项资金及地方政府债券等资金统筹使用,带动相关重点领域投资共计超620亿元。150亿元基建资金中,支持老旧小区和燃气管网改造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50亿元,黑土地保护等粮食安全基础工程9亿元,辽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31亿元,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重点项目27亿元。2023年前11个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项目投资跑出“加速度”。
稳定投资基本盘必须在储备高质量项目上下功夫。为此,辽宁加大了项目规划编制前期费用的支持力度,2023年安排3.5亿元,比2022年增加5000万元,支持适度超前谋划重点项目。同时各部门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确保资金下达后及早组织实施。截至去年11月末,全省共储备项目16769个,总投资超9万亿元。
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方面,财政部门把优化工作流程做在前,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为支持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早开工、早见效,省财政厅实行“一竿子插到底”资金直达机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指导各地规范高效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相关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来源:辽宁发布)
“公主请卸装,放下装备可劲儿造”,作为沈阳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小河沿早市积极回应网友建议,第一时间设立免费存包点,并安排专人看管,让来此的游客朋友们解放双手,更好地感受沈城早市的人间烟火气。
如今的小河沿早市火出了新高度,已经成为各地游客到沈阳游玩必打卡的一处热门景点。天还没有亮,就有很多拉着行李箱的南方“小金豆”来逛早市了,他们有的是逛完早市前往机场返程,有的是刚下高铁就直奔早市而来。为了接待好南方游客,沈阳网友们也是操碎了心。
日前,有网友在网上喊话沈阳文旅部门,建议在小河沿早市安排个行李寄存处,提供周到的服务,把握住这波流量。让人暖心的是,沈阳市文旅局局长刘克斌马上在网上进行了回复,表示采纳网友建议,落实小河沿早市行李存放服务事宜。
1月9日,小河沿早市免费存包点正式启用,该存包点位于小河沿早市东入口的北侧,类似可移动岗亭,外观上有明显免费寄存行李的标识,还贴有“公主请卸装,放下装备可劲儿造”“黑吉辽是一家,欢迎你们来俺家”等标语。
“大家可以把行李放心地寄存在这里,都是免费的,我们还安排了专人看管,但也要提醒游客,贵重物品还是要随身携带。”市场工作人员陈静说。
负责看管行李的工作人员身穿东北大花袄,极具地方特色和辨识度,“我今天早上不到5点过来的,之后陆续有游客到我们这寄存行李。”行李管理员介绍说,寄存行李的游客先进行登记,然后领取对应的号码牌,游玩结束后,凭号码牌来领取行李,免费存包点的运行时间与早市开关时间基本相同。
记者从沈河区了解到,为了给广大游客朋友提供更舒适、便捷的购物体验,小河沿早市管理所已经对市场进行一些升级改造,包括烟火气十足的拱门、精致的浮雕和地标壁画,“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是小河沿早市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欢迎大家前来打卡,感受小河沿早市的独特魅力。”沈河区相关负责人说。(来源:辽沈晚报)